男,汉族,1971年出生,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四级职员兼防灾减灾管理。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曾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工匠培育计划”导师、创响山西十大创新创业人物等荣誉。
高压输电线路是输送电能的“高速公路”,宰红斌就是这条“高速公路”上的一名“赤脚医生”。巡线年创新,他练就了一手查隐患、消缺陷的技术绝活。他主持的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各级奖励55项,取得国内授权专利8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11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技术论文31篇。
他数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徒手攀登输电线座,巡线总路程长达数万公里;他热爱钻研彰显工人智慧,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捧起日内瓦国际发明奖奖章;他发扬“园丁”精神,培养出省级及以上优秀专家人才8名,集聚起一支平均岁数36岁的创新型骨干队伍。他,就是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正高级工程师宰红斌。
6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近宰红斌,近距离感受他是如何在输电运检一线年,用拳拳匠心砥砺淬炼成电网运检的一把“重剑”。
6月7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宰红斌正准备和小组成员出发去输电线路现场,进行线路巡视勘察工作。蓝色的工装上衣,黑裤子,白色运动鞋,戴着眼镜的宰红斌看起来十分朴素,但从他一丝不苟的神情中,却能看出电力人的严谨与认真。
“早上我们的智能管控平台监控发现,市区附近有一处煤矿采空区作业中,有可能造成输电线路杆塔构件断裂问题,你们先过去好好检查一下。”和同事细细交待好后,宰红斌才跟记者聊了起来。
“现在技术设备更新换代了,我们大家可以对输电线路进行立体巡检集中监控。我刚工作那会儿,去巡视线路,就好比赤脚医生上门服务,要逐级逐塔对电线进行诊断,几十米高的铁塔爬上爬下,看设备是否有问题,然后开‘处方’进行治理。经常一天走下来,总路程有十几公里,浑身都是土。”宰红斌说着,带记者来到智能管控平台工作区,满是自豪地介绍。
充满科技感的智能管控平台工作区,一进门正对面就是一整面墙的集中监控大屏幕,线路通道、作业现场的实时动态,都可以集中监控,全息感知。工作台上摆放的几台先进的专业无人机样机,更彰显出立体巡检应用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但在宰红斌初入行时,他的工作环境却非常艰苦。
1971年出生在陵川县农村的宰红斌,从小就对各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养成了凡事爱琢磨的思维习惯。1989年,宰红斌到东北辽阳入伍参军。在部队的4年,他被锤炼成一颗标准的“螺丝钉”和“红旗设备操作手”。
1993年,退伍后的宰红斌被分配到晋城供电公司,成为一名整天与线路、铁塔打交道的输电人,背上沉重的工具,沿着输电线路翻山越岭,一个铁塔一个铁塔检查维护。碰到杆塔接地装置损坏,每次都要派出四五个人带上汽油抬着发电机、电焊机奋力爬到山顶塔下做处理,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还很危险。他反复研究,利用反膨胀技术发明了“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用接地装置连接器”,只需一个人携带2千克左右的工具及材料就可轻松处理,节省人工5人以上,节约时机2个多小时,安全风险大幅降低。
晋城市境内煤矿等高危用户较多,夏季雷击跳闸停运后,极度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宰红斌经过反复实地查看和对当地气象条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35千伏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措施,成功减少了这类线路的雷击故障,为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连续5年在全省35千伏输电线路故障考核名列第一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经过10年的积累,宰红斌熟练掌握了输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各方面的专业理论与技术工作。更换绝缘子、组装铁塔、更换导线、接桩……他无一不得心应手。2001年—2004年,宰红斌在职修完了太原理工大学专科学业。2006年,宰红斌作为全省29名学员之一,到三峡大学脱产学习。一年后,宰红斌回到晋城供电分公司,担任生产技术部输电管理专责,成为一名输电运检专家。
凭借着努力钻研的自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学习实践,他逐渐成长为山西电力输电运检专业的技能专家,实现了从到能工巧匠的转变。
晋城自古以来就有“九头十八匠”之说,丰厚的匠人文化带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层出不穷,成为晋城有别于其它地方的鲜明特色。
“遇到问题别害怕,要么让问题降维,让问题变得简单;要么自己升维,提高能力和认知!”在采访中,宰红斌好几次说道,学习是终身的事儿。闲暇之余,他会大量翻阅机械、土木、材料、结构、气象、地质等多项学科书籍,为解决专业方面技术问题提供思路。
针对当地采空区杆塔倾斜、输电线路鸟害侵袭等实际问题,宰红斌自主研发了自带后备保护调整板、架空线不平衡张力自动释放装置、滚动式防鸟刺、塔材连接螺栓快速破拆扳手等一系列具有实用性、推广价值高的创新成果。
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是影响山西地区输电线路正常稳定运行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采空区有几率会使地面塌陷,破坏高压输电线塔的地基稳定,导致电塔倾斜、扭曲,使导线产生不平衡张力,严重情况下则会造成倒塔断线,所以一线工人要经常来维护检修,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一线工作中遇到的这个最严重的问题,让本就爱钻研的宰红斌开启了他的创新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宰红斌参观了福建的和贵楼,这座建立在泥沼上的建筑基础一下子给宰红斌的创新带来了灵感。看到这座建立在泥沼上的建筑时,他瞬间联想到了采空区的铁塔。和贵楼的基础用纵横交错的树木织成的“筏”,保障了整个建筑在300多年里的各类地质灾害中安然无恙。这个巧妙应用一下就点通了宰红斌。
宰红斌利用和贵楼基础的悬浮和平衡原理,在杆塔基础之下设计了一个“框子”,在“框子”上面铺设了流动颗粒物“悬浮层”,然后在“悬浮层”之上安装传统杆塔基础,这样当采空区地基发生沉降时,“框子”首先沉降和抵抗地基沉降压力,保证传统杆塔基础不变形,利用颗粒物“悬浮层”流动特性减缓和调整杆塔基础沉降量,就好比是水杯倾斜后里面的水面是平的一样。及时释放了沉降初期最大破坏荷载,实现杆塔基础沉降自适应调整。这就是宰红斌引以为傲的“自适应调整基础”项目。
2019年1月,宰红斌的《输电线路采动损害快速防治技术与应用》项目被评为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这也是山西省电力公司有史以来获得的国内科学技术创新最高奖项。在2020年11月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中国科学院陈维江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4月,宰红斌团队独立研发的“齿轮齿条放线滑车”专利获日内瓦发明展银奖。这是宰红斌斩获的第一项国际大奖,是中国工人发明走向世界的重大突破。
他提出了输电线路标准化巡视方法、输电线路采空区标准化测量方法等系列输电线路实用化精益化运检技术;参与了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运行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专家巡视工作,组织、参与编写了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检修规程》等省公司级及以上技术标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66项。他的数十项实用技术获得应用推广,有效遏制了输电线路采空区灾害事件的发生,降低了输电线外力破坏、风偏、鸟害、污闪、雷击跳闸故障,保证了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截至目前,宰红斌已取得国家授权专利85项,发表技术论文30余篇,其中,40多项发明已全面推广应用。
2012年,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以宰红斌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宰红斌输电运检技能专家工作室。这既是对宰红斌能力的肯定,同时也为他创造了一个充分的发挥“传帮带”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年轻人的平台。
即使再忙,宰红斌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改进思考,与工作室成员交流输电维护相关案例,带领年轻人到运维现场开展创新研讨,这让青年员工受益良多。
“最近宰工跟我们分享了一个他设计防鸟设备的灵感来源。”宰红斌工作室成员任靓说,“宰工借鉴了故宫瓦片弧形长度恰巧是鸟类爬距的设计,改进了防鸟装置……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任靓和其他的年龄小的员工都表示,跟宰红斌一起工作,收获特别大,同时大伙也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提高专业外的能力。
宰红斌输电运检技能专家工作室目前已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并成长为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出技师、工程师等各类人才30余名,其中省级及以上优秀专家人才8名。
在宰红斌的带动下,晋城供电公司已形成一支平均岁数36岁的青年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成为晋城乃至山西电力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新成果推广到全省全国,并开始走向世界,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从我们认识开始,宰工就是踏实干技术的人,他搞发明不为名不为利,初衷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想减轻一线工作量。”说到这里,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工会副主席何云波流露出钦佩的神情,“作为工会,我们肯定是搭建平台,致力打造出一支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同时也将这些创新成果推广到全省全国,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我们工作室、我们的创新文化和目标引领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干好本职工作、学好专业方面技术,成为工匠人才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就是鲜活的实例。”说到这些,宰红斌眼神坚定。
从技术工人到“行业工匠”,宰红斌创新不断。眼下,晋城供电公司正在将输电线路采空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装置推向产业化。宰红斌说:“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我们的技术和系列新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绵延不绝的铁塔银线牵引着我们对电力事业的无限热爱,巍巍八百里太行山脉就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厂房。”这是宰红斌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也是他对自己身为电网人的骄傲和自豪。
在采访中,说到创新,宰红斌几次提到晋城创新文化、工匠氛围的浓郁和源远流长。晋城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泽州铁器、兰花炭名扬海内,兴盛发达的手工制造业背后,是世代辈出的能工巧匠,“九头十八匠”的工匠文化延绵不绝。
而宰红斌所在的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深层次地融合晋城地域创新文化,出台了创新奖励、工资晋升、职称评审、专家工匠晋升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形成了“三引三动四出”创新体系,全公司创新氛围浓厚。优秀的平台培养出了许许多多像宰红斌一样优秀的电网人。
宰红斌说:“如果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就一定能汇聚成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宰红斌成为基层一线专注创新、甘于奉献的中国优秀工人典范。(张婉)
TAG标签 / TAGS
- 上一篇:注塑试模作业规范
- 下一篇:富裕道路救援_汽车24小时救援汽车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