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版直播8吧试验仪器设备源头制造坚持自主创新、行业技术领跑者,以质量求发展,易质量求生存
全国咨询热线:13330538808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2022年8月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公布

时间: 2024-04-28 06:50:35 |   作者: 电视版直播8吧

产品详情

  刘洪旭,男,汉族,1999年4月生,山东青岛人,市南区八大峡街道团岛社区居民。

  热爱公益、乐于助人的小雷锋。刘洪旭小学的时候就通过组织同学们参加晚报义卖活动将义卖收入全部捐献给学校一位患有尿毒症的同学;初中时又组织义卖将善款捐献给青岛市社会福利院的自闭症儿童。汶川地震时,刘洪旭将自己的压岁钱送到青岛市红十字会、玉树地震又拿出自己储蓄罐的全部收入捐给地震灾区,累计捐款捐物万余元。不仅如此,刘洪旭在小学一年级创建的“蓝色超人博客”,共发表博文1400余篇,点击量超过23万人次,被誉为“岛城最红小写手”。在博客里,他记录了各种各样的爱心轶事:到莱西小学捐课外书、做环保志愿者、参加“微尘”义卖活动。随着“蓝色超人博客”的关注度慢慢的升高,慢慢的变多的同学在刘洪旭的感染下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后来刘洪旭又开通微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发起“为尿毒症女孩圆梦行动”。连续3年提出改进城市管理“议案”,其中关于“马路石墩成为行人绊脚石”的调查报告,获得青岛市“小公民议事厅”优秀议案一等奖。

  主动请缨、青春战“疫”的逆行者。2020年春新冠疫情肆虐,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刘洪旭就主动联系社区,跟随母亲的脚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和所有的社区工作者一样披星戴月、抗风战雪,一同参与到楼院管控消杀、入户走访、物资搬运、夜间值班等一线防疫工作。当时,社区实施开放楼院“封闭”管理 ,他就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在开放楼院外围拉起警戒线,为执勤人员安置桌子、发放口罩和酒精;不需要外出的时候,便伏在桌边进行沿街商铺情况汇总统计……“走出家门也许很危险,但是总要有人走出来,我的妈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我也愿意走出来,和妈妈一起,为社会多做点事。”刘洪旭说。正是这样一个从小喜欢公益活动的热血少年,才会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张开尚未丰满的羽翼,当起儿时崇拜的“超人”保护着邻里百姓。

  当2022年莱西疫情再次袭来时,作为老熟人的刘洪旭又一次递交“请战书”,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社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动员、疫情防控随并全程参与七次全员核酸检验测试。刘洪旭的行为也带动影响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他们克服忽冷忽热的天气,穿着防护服核酸检验测试现场维持秩序、登记信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书写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暖心“唠叨”、帮少年回家的青岛小哥。2021年11月28日晚上10点左右,刘洪旭跟母亲开车回家,在回家路上,从市立医院附近上桥口驶入高架路时,看到一位中学生模样的男孩紧贴着路边护栏行走。“经过他的时候我转头仔细看了看,发现是个学生,低头背着书包,当时路上车很多很快,不禁为男孩的安全担心起来。”刘洪旭随即和母亲聊了起来,担心孩子是否有什么事或者因为心情不好私自出来了。因为这份担忧,已经从轮渡附近驶下高架路的刘洪旭,赶紧又调转车头,开回市立医院附近,然后再次驶上高架路。当行至这名男孩身边后,母子二人一番劝说,把男孩邀请上了车。随后,在跟男孩的交流中得知,孩子是因为在家里跟父母吵架了,他就从台东的家中出来,准备步行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学校,等到刘洪旭母子二人发现男孩时,他已经在寒夜中步行了一个多小时。聊天得知男孩独自出走的原因后,刘洪旭母子用一口地道的青岛方言开导宽慰孩子,热心而又朴素的话语,给了孩子情绪上莫大的安慰。因为已经挺晚了,担心孩子父母在外面找他太着急,就把孩子送到了八大峡派出所,并在民警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孩子家长。

  11月28日晚11点半左右,男孩的母亲急匆匆赶来派出所,“因为孩子出门的时候没拿钱没带手机,孩子妈妈找得也很着急,赶来派出所的时候都哭了。”在跟孩子、孩子母亲经过交流后,双方都意识到了自己处理的方式不妥,母子互相道歉后关系缓和了很多,最终母子二人一起回了家。

  帮助少年回家的视频通过媒体平台发布后,立即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给与转发,大家纷纷被热心母子的善举所打动,短短时间内,点赞转发量超过10万次。暖心举动不仅感动了千万网友,也引起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关注。2021年12月3日,半岛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点赞奖励为刘洪旭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同时还为他颁发了2021年度全国正能量星光人物奖。对于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奖励,刘洪旭直言有些意外,“就做了件帮助孩子的小事,没想到还受到了奖励。”刘洪旭说,他和母亲商量后决定,会用这笔奖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青岛市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 2020年7月 青岛市委宣传部 青岛市文明办 青岛市民政局

  山东省青春贡献奖 2020年7月 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学生联合会 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

  王廷宪,男,汉族,1934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党员,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小河东村村民。

  如今已是88岁高龄的王廷宪,2021年因为中风在家“闲”了一阵子,今年身体刚刚好了一些,他又按捺不住打算着出去捡垃圾做公益,女儿看着老父亲,既心疼却也敬佩:“他就是这么个人,一辈子都闲不住,老想着为社会做点什么事儿,不管他了!”看着王廷宪,不太容易联想到这位衣服洗的微微发旧、因为中风说话不是很顺畅的老人,曾经多次资助贫困大学生、屡屡缴纳高额党费,是个实打实的“实心眼热心肠。”

  捐资助学暖人心,慷慨捐赠献爱心。简单的家具陈设,洗的微微发旧的衣被,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对朴素的老年夫妇,他们一生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慷慨无私。

  1988年,王廷宪在读报时,看到沂蒙山地区有一名女孩考上了青岛大学,却因家庭条件困难不能完成大学学业。当时王廷宪工资也不高,妻子也只是在家务农没有额外收入,但是他还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位学生。于是,他根据报纸信息主动联系到这位女孩,想为她提供资助帮助她完成学业。从那时起,王廷宪先后资助了3名贫困大学生,每年为他们提供1000元到4000元不等的生活费,直到他们顺利毕业。此外,王廷宪还持续参与关爱贫困学生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帮助学生10余人。也有人不理解,打趣他:“自己也不过是靠工资过日子,还天天去帮人,都不知道如何想的。”王廷宪却为自己能帮助别人时常乐呵呵:“帮助别人不是需要多富有才能做,能出一分力就出一分力,能帮上别人我挺开心的。”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国家有难,时年86岁的王廷宪夜夜睡不着觉,想去前线做些什么,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思前想后,他跟老伴商量,拿出这几年攒的5万块钱,一次性向党组织缴纳了大额党费,回报党和人民、支持抗疫。2021年7月1日,中国迎来百年华诞,王廷宪又主动拿出自己的2万元存款,一次性通过特殊党费的形式捐赠出来,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工作人员对他的慷慨捐献表示敬佩,他却摆摆手说不算得上什么:“我跟老伴都老了,吃穿花不了几个钱,省下的不如交给党和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

  退休退职不退志,微光燃烧奉献社会。王廷宪原是沙子口镇兽医站站长,曾因成绩突出获得国家农牧渔业部表彰奖励。退休后,王廷宪也没让自己闲下来,他热情参加崂山区关工委“五老”队伍当中,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与青少年学生进行分享,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知识和实践。并且在群众中积极宣传,邀请他们加入队伍当中,发挥余热,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贡献。

  2018年,王廷宪看到政府倡导垃圾分类的新闻,便开始组织家里严格进行垃圾分类,后来他又买了专门的垃圾夹每天出门捡垃圾,一捡就是三四年。“不能乱扔垃圾,请捡起来扔到对应垃圾箱。”碰见路边随手乱扔垃圾的人,他第一个上前制止劝阻。“种田不容易,不可以乱踩破坏。”看见小朋友玩耍踩踏菜地农田,他也总是走过去耐心讲道理。王廷宪总是说,看见不平的事就得管,看见做错事的就要制止,光做“老好人”,就没有真好人了。对这个一生都热心肠又爱操心管闲事的倔老头,街坊们最终被深深感动,都竖起了大拇指。

  2021年,荣获山东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本色家园”工作突出奖。

  经济,男,汉族,2004年2月生,山东青岛人,市北区即墨路街道冠县路社区居民。

  5月13日晚8时30分许,邱县路海逸景园6号楼18楼窗外的架子上,突然冒出1米多高的火苗和滚滚浓烟。几袋粮食被引燃后,火星往下掉,火势蔓延到了15楼,9楼的窗架上。就在这时,一名年轻人拎着大桶水从15楼跑到18楼,疏散了10多名邻居后,浇水灭掉了窗外的火苗;不仅如此,他还跑到9楼,和父亲、邻居一起灭火。这位年轻人名叫经济,是个20多天后就要参加高考的艺考生,他3个多月前在舞蹈练习中摔成了锁骨粉碎性骨折,救火时右侧锁骨周边还打着钢板。

  不到一个月就要高考,艺考生带伤灭火。海逸景园6号楼18楼楼道东侧窗外的架子上,还粘着不少零星的黑色小碎块。“之前在这里放了几袋粮,起火了。”离窗最近的居民逄女士回忆了头天晚上的一幕。

  5月13日晚,逄女士和女儿两个人在家,突然听见了一阵急切的敲门声。逄女士打开门,一名小伙正抬着一桶大桶水往窗外的架子上泼水,门口还传来一股焦糊味。逄女士那时才看见,离家不到两米的窗架上,成袋装的粮食已经被烧坏,小伙是来灭火的并通知她撤离的。“可能是楼上有人扔了个烟头,把粮食点着了。”逄女士推测。

  逄女士回忆,幸亏小伙灭火的动作挺快,她出门时,火苗已被扑灭。但楼内另一名居民回忆:当时18楼窗外的火苗,最大时有1米多高。“若不是这个小伙动作快,火肯定会蔓延,到时候就危险了”,这位居民称。灭火的小伙就住在6号楼里,今年18岁的高三学生经济。

  经济的右胳膊还挂着固定架护具,右肩还有一个10多厘米长的手术疤痕——他是一名学习表演的艺考生,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参加高考。这处伤,是4个多月前练习舞蹈时摔的。

  备战艺考,手术三天后体内带着钢板出院。当邻居们知道经济还有20多天就要高考,还带伤拎着水桶去灭火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经济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老师觉得经济有表演天赋,建议他学习表演。从小爱好运动的经济练就了一副好身板,为舞蹈动作柔韧性、体能打下了好基础。今年1月,备战高考艺考的经济在练习古典舞中“倒立接前滚翻”的动作时摔了一跤,导致右侧锁骨粉碎性骨折。

  这个消息对经济犹如晴天霹雳:不到一个星期,他即将度过18岁生日,还有20多天,他就要去全国多地参加艺考。“我虽然受伤了,但不能影响考试!”经济回忆,医生在他的伤处打上钢板三天后,他就出院了,开始全力备战艺考。

  坚强的经济没有把自己受伤的消息告诉同学和老师,而是回到了训练教室和课堂。“我要向自己证明,我能吃苦,我不需要特殊照顾。”经济称。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经济已经取得了包括河北一所高校在内的多所学校的艺考证。现在的经济,在全力复习文化课。

  爷俩疏散10多人,接连灭掉三处火点。经济回忆,5月13日傍晚8时30分许,经济听见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经济打开门,一名邻居告诉他“起火了”。闻见楼道里传来的烟味后,经济回到屋内告诉了爸妈,随后不顾伤势尚未痊愈,来不及戴上护具,拎着大桶水冲出了门。

  “我感觉火应该不会很大,再说,我已经18岁了,已经是个男人了,我得去灭火。”经济称,他观察了一下,窗外楼上正在往下掉落小火星,立刻判断出起火地点在楼上。经济立刻拎着大桶水,沿着安全疏散通道往楼上冲,很快发现18楼的烟较大。在18楼,经济一边大喊,一边敲门通知了10多名邻居:这些邻居当中,就有逄女士和她女儿。

  在逄女士家门口,经济拎着桶不断向前摇,利用桶中水的惯性,让水向火苗底部冲去。看见经济在灭火,邻居们也端着盆子接着水增援——15楼楼道窗外的架子上物品也被引燃,经济的爸爸经瑞利和一名邻居端着盆子开始往架子上泼水,在消防员到场之前,15楼和18楼的火苗已被浇灭。

  父子俩刚灭掉15楼、18楼楼道窗外的火,还没有来得及歇口气,9楼楼道窗外的架子上又起了火。消防员再次赶往现场时,父子俩也得知了9楼窗外起火的消息,拎着大桶水赶到了9楼。经瑞利端起大桶水开始往外洒水,经济则在后面不断接过邻居用盆子接起的水“增援”,又在消防员到场前将火灭掉。

  这个灭火的艺考生,是消防员的儿子。“你俩咋这么会灭火?灭10楼以上的窗外高空火咋会这么专业?”面对邻居们的疑问,父子俩笑了。原来,经瑞利是一名在青岛消防服役了16年的老消防兵,参加过多次灭火救援。经瑞利称,根据他的经验,如果不尽快把墙外的火灭掉,一旦高温烤化了墙漆和墙皮,引燃保温层,大火会蔓延到整栋楼,形成很难扑救的“立体式火灾”;除此之外,火苗一旦蔓延到楼道,后果更不堪设想。

  “小时候,我爸爸和我讲过很多关于扑救初起火灾的知识,我知道,灭火要对着火焰根部喷水。”经济和记者说,和很多消防员的孩子一样,他的童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消防训练场上度过,看着爸爸和战友们一起训练。

  “从小时就看爸爸练爬梯,练铺设水带,练习打水枪,我觉得很好玩。”经济和记者说,随年纪慢慢的增长,他眼中消防员的形象有过三次变化:小时候他觉得当消防员很好玩,能把“玩”当成职业;念初中时,经济在新闻中看到了一则外地多名消防员在灭火时牺牲的新闻,觉得消防员很危险,知道了爸爸当年不是在“玩”,而是在苦练灭火救人的本领;这次自己去灭了火,经济知道了责任和担当的意义。

  一起灭完火,这对父子有了战友情。“小时候他调皮捣蛋,没少教训他。但那天晚上起火之后,我走出房门发现他不见了,知道他去灭火了之后,我感觉孩子长大了。”经济的父亲经瑞利和记者说,和其他孩子一样,经济也有过叛逆期,也曾把他气得火冒三丈,但经济念了高中,特别是念了高三以后,变了很多。特别是这次灭火的经历,让爷俩不仅有父子情,更有了一份“战友情”——经济曾告诉爸爸,其实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想当他那样勇敢的消防员,或者去参军。

  “当兵或者当消防员都是要吃苦的,而且会少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拿我来说,父亲去世时,我没能陪在他身边;母亲生病时,我也不在身边,都是接到家人电话才赶回去的。”经瑞利感叹,希望孩子日后能知道,消防员和军人不仅是威武笔挺的制服,背后是担当,是奉献,甚至是牺牲。慢慢地,经济也认识到消防员这样一个职业面临很多危险,是为保护别人的安全。在平时,父亲也教自己要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我会有心理上的准备的。”经济说到,他的艺考之路,其实锻炼发掘了自己不少潜力——在年轻人的眼里,很多新鲜事物如果不试一下,永远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受父亲的影响,高考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希望能从事消防员或者警察之类的职业,维护社会正义,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他从小就在心中种下的梦想。

  王秀萍,女,汉族,1961年10月生,山东胶州人,胶州市中云街道卧龙社区郭家庄网格居民;

  林桂华,女,汉族,1957年2月生,山东胶州人,胶州市中云街道卧龙社区郭家庄网格居民。

  2022年6月26日下午,空中下起了暴雨,雨下的急,王秀萍自家院子养的鸡都被雨水冲得飘了起来,她便赶忙撑伞到自家库房拿笼子,想把自己养的几只鸡护起来。雨下得极大,雨声极响,王秀萍在自家库房寻找东西时,似乎听到雨声中有微弱的“救命”声。王秀萍心下一紧,打开库房的后门一看,库房的后门外云溪河的一条小支流,目测水深由一米多变成了三米多。平日河道里的水能到成年人腰上下,但由于雨下的太急,河水漫了上来。

  雨水与屋檐、河面碰撞出巨大的声响,可王秀萍非常确定自己听到了呼救声,便大声回应道:“你在哪里?”听到有人回应,呼救的人似乎是有了希望,声音也大了些:“我在这个铁皮下面!”“铁皮?”王秀萍立即意识到是在眼前的邻居家库房的“小通道”下面,王秀萍走出后门,小心蹲下,看到一个筋疲力尽的男子死死地抓住岸边某处,湍急的河水冲卷着这个男子。王秀萍大声喊:“别松手!我去叫人来救你!千万别松手!”说罢,她伞都没拿就跑着出了库房,奈何雨下的太大,街上就没有人,她看邻居林桂华正在自家库房为养的鸡遮雨,便跑了进去。不等王秀萍开口,林秀华说:“我听到有人喊救命,你快听听是不是,我怎么看不到人在哪儿。”

  王秀萍说:“我知道在他哪儿!”说罢便拉着林桂华就往门外跑,二人跑回王秀萍家的库房,用手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跟那人喊着话道:“我们在处理绳子!你别急,别松手!”那男子也喊道:“大姐,你们两个人拉不动我,别再把你俩拉下来了!”王秀萍和林桂华一边把手中的绳子拼接起来,一边喊:“这大雨天的,外面没有别人了,你相信我俩,我们把你拉上来!”

  说话间,绳子接好了,王秀萍把绳子抛进水里,冲那人喊道:“绳子过去了!你抓好!我俩一定能把你拉上来的!”水流携着绳子快速的来到那人身边,男子抓住绳子后,王秀萍和林桂华二人一起用力往岸上拉,还不忘叮嘱到:“你一定抓好了,顺着这个墙边,你也有个地方借力,我俩肯定能拉你上来!”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雨似乎下得小了些。王秀萍和林桂华也终于把男子拉到了岸上。三人坐在地上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水,王秀萍和林桂华衣服从头到尾都湿得透透的,男子的鞋子也被河水冲走了,三人的身上都滴着水,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擦伤。在交谈中得知,该男子是胶州市宇佳物流公司的员工,姓黄,今年已经52岁了。这场雨下得又急,时间又长,公司墙边的下水道有点堵,他正清理着下水口,却不想墙体塌了,也就把他卷入了河水中,这雨天河水流速可快,好不容易才抓住岸边。

  7月6日,黄先生和胶州市宇佳物流公司的负责人来到卧龙社区郭家庄网格居委会,为王秀萍和林桂华送上锦旗,黄先生感激地说:“当时我是真的没力气了,也没力气喊了,我想过了,这么窄的地方救生艇什么的都进不来,这又没人,我都绝望了,多亏了两位大姐了,我都不知道如何感谢两位姐姐好了。”王秀萍则说到:“人没事就好,也得亏我家这绳子够结实,普通的绳子肯定是不行。”林桂华也笑着说:“我们就说嘛,我们肯定能拉你上来。以后可一定要注意安全。”

  作为郭家庄网格的居民,林桂华和王秀萍平时也是乐于助人的性格,网格里的居民都知道这两位热心的大姨,见义勇为后,她们也成为了家家称赞,户户赞扬的模范和榜样。卧龙社区郭家庄网格得知了以后,也给两人发放了证书和绶带。卧龙社区郭家庄网格书记邱延兴说:“她们可是我们网格的榜样,我们就是要弘扬这种正能量,要让大家都知道、都学习!”

  臧虹汝,女,汉族,1989年4月生,山东诸城人,党员,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职工。

  臧虹汝是山东省道德模范“助学奶奶”耿秋萍的孙女,为了信守家族代代传承的“助学嘱托”及助人为乐的家风,她年仅33岁已持续参与爱心助学14年,联系了200余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筹集到近10万元爱心善款,资助了困难学生460多人次,成长为一家三代助学故事的续写者;她加入多个志愿服务组织,热情参加志愿服务近百次,直接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带动近万人参与公益行动。

  沐浴家风爱传承,公益助学立诺言。助人为乐是一种品质,当这种品质被一代一代传承,就形成了家风,而臧虹汝正是沐浴着这种家风成长起来的——她是山东省首届文明家庭、青岛市“关心下一代示范家庭”、青岛市“最美热心公益家庭”臧兴望、耿秋萍家庭的一员,为了“助困难学子圆求学梦”的承诺,她父辈们接续资助贫困失学儿童31载的故事在感动了无数人的同时,也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还在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听到奶奶、父亲那些助人为乐、守诺重信的故事,长辈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爱和诚信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发芽。渐渐长大后,她跟随长辈们的脚步去崎岖的山沟、偏僻的学校走访看望家境贫困的孩子,亲身参与那些爱的活动,每次如约为受助人送去爱心善款时,那些灿烂的笑脸和现场感人的场景,如肥沃的养料、甘甜的雨露催生着这颗爱的种子茁壮成长,年少的她也向爷爷奶奶许下了自己诺言:“长大了,我也要帮穷孩子上学。”一声嘱托,一句承诺,三代传承,为爱坚守助学事业自此再也没止步。

  2008年考入大学后,她正式当起了长辈们的助手,利用寒暑假干起了具体助学工作:管理100余份困难学生档案,组织资助人与受助学生沟通交流,匹配发放助学金等等,这一坚守就是14年。

  2019年以来,她和父亲共同扛起了“耿秋萍爱心工作室”这面爱心旗帜,联系了200余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累计筹集到近10万元爱心善款,资助了困难学生460多人次。臧虹汝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看到入档困难学生结对率100%、助学金发放率100%、回访爱心人士满意度100%的帮扶成果,她说:“这是父辈们的嘱托,好事一定得办好!”

  夙兴夜寐爱接力,困境儿童梦想寄。“只要咱家还能挤出一分钱,捐资助学这事儿就不能停……”这是爷爷臧兴望去世前对家人们的深深嘱托。为了那份厚重的嘱托,为实现自己的承诺和人生价值,更为了那些翘首求学的孩子,她毅然投身助学事业。

  做好困难学生的信息收集、动态认定,是工作室开展精准帮扶、赢得群众信任的基础,更是难点。由于涉及的学校很多、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为了赶在9月开学季来临前收集好、调整好、认定好困难学生的底数和诉求,从每年7月份开始,臧虹汝就开始利用休息时间马不停蹄地对近百名学生的现在的状况进行摸底、核实、统计、制表、匹配等所有的环节的工作,经常一干就从白天到黑夜,在单位里忙顾不上,她就在晚上加班加点,累了就在电脑前趴一会,醒了再爬起来继续干……这种连轴转的状态年年都会持续90多天,看着她满脸憔悴,丈夫心疼得嘴里不停地唠叨着熬夜伤身,悄悄把孩子支走,自己则转身坐下来帮她分担工作。

  带病坚守履诺言,只为孩子求学愿。2021年10月,她所负责的助学前期工作已完成大半,刚松了一口气,她却发现了自己身体不适。在丈夫的陪同下她瞒着父母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指着检查报告上“乳腺实性占位4A”的提示,严肃地告诉她有恶性肿瘤的可能,要求她马上住院手术治疗。顾不上考虑别的事,她首先想到的是助学这事不能停,她与丈夫商量将手术时间推迟:“再给我点时间把今年助学的事忙完吧,这样就不会耽误今年助学金的发放了!”就这样,手术时间被她硬生生推迟了一个月,当得知病理结果排除肿瘤的消息时,丈夫嗔怪她不知道害怕,这时她才亮出了藏在手机备忘录里对丈夫的一条条叮嘱,有关于孩子的,有关于老人的,更多的是关于助学的……她抹了一把眼泪对丈夫笑着说:“其实我也害怕,但只有这样我才能安心治病啊。”

  在臧虹汝的床头上,有一张特别的“助学光荣卡”,光荣卡上那个被资助的孩子,原本是病床上的奶奶准备资助的最后一名学生,但还没有来得及实现愿望,奶奶就永远地离开了,她至今清晰记得奶奶去世前拉着她手的场景,奶奶说:“捐资助学是一件善事,我以后没机会了,你要坚持做下去,这一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从此,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就落在了臧虹汝的肩上,这份嘱托、这份信念支撑她度过无数个夙兴夜寐的日子,如今这一个孩子已经带着她的爱迈入了大学的殿堂。

  帮老扶贫爱播撒,热心公益暖万家。一个人单独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带动、带领一群人共同去做好事。她是“定格时光·收藏记忆”爱心义拍志愿服务团队发起人之一,带领团队用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照片,为近千名乡村老人送去精神慰藉;她是“小水滴公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进校园、入企业、踏社区,创新环保公益宣传;她是水务公司巾帼建功团队一员,带动公司党员、志愿者走进杨家山里等乡村,巾帼不让须眉,真情守护万家水质安全;她是“爱心认购滞销桃”活动第一发起人,顺利帮助六汪镇曹家沟村村民们销售滞销蜜桃近千斤,让600亩“金秋红蜜”桃暖秋收。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她以真情付出践行着助学的诺言,传承着助人为乐的家风。近年来,她参与过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足迹遍布西海岸新区10多个镇街,带动近万人关注、参与公益行动,直接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谈到未来的打算,臧虹汝说她的心愿就是继续信守家庭代代相传的“爱心诺言”,不仅把家人接续助学31载的故事续写下去,更要把这一个故事写好,讲好。公益路上爱心无处不在,只要坚定这份重诺守爱的信念,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擎起爱的火把,照亮脚下的路,点燃新的希望。

  梁振强,男,汉族,1972年11月生,山东胶州人,青岛青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铆焊车间带班长。

  18岁刚刚高中毕业的梁振强同志加入青岛青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后被分配到焊接班。自此,焊枪伴其至今,从未离开过焊接工位,面对焊接岗位狭小的工作环境,梁振强同志有时站直身子扬着脸焊,有时缩着身子趴在地上焊,一天下来干净的工作服也没了模样,手臂上的伤疤也见证了他30多年以来对焊接工作的执着与坚守。

  从学徒到熟练焊工,从辅助工到带班长,梁振强在不懈学习中走向成熟,在弧光闪耀中经历锻炼,在焊花飞溅中不断成长。1994年公司获得出口泰国5t/h外热风冲天炉订单,这是我国冲天炉第一次走出国门。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决定全厂选拔优秀焊工组成出口订单焊接专班,为此全厂焊工踊跃报名,积极备选。梁振强同志白天苦练技能,每天都要进行的高强度焊接训练,每次从车间出来,浑身都是湿淋淋的,衣服几乎没干过;晚上还要挑灯夜读焊接理论书本,有时候为了弄懂一个知识点,要熬到深夜。最终他的辛苦没有白费,梁振强以考核第一名成绩进入出口项目焊接专班并成为班长。项目制作完成后,一次性通过外贸公司和客户代表专家组验收,客户代表在验收单上签字后对着梁振强翘起大拇指。

  焊花飞溅,时光荏苒。2011年,梁振强此时已坚守焊接工位20年。20年间梁振强带出徒弟无数,面对同事在工作遇到的问题,他也总能倾囊相授,将自己的本领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公司九个铆焊班组,其中七个班长是梁振强的徒弟,岁月的沉淀成就他“焊接大拿”的江湖地位,每年一次的焊接比赛第一名无人撼动。

  2011年企业决定产品转型,由铸造装备转型固废利用的岩矿棉生产线。全新的产品,全新的焊接工艺注定又是一场攻坚战。这次焊接工艺攻坚领军人物当之无愧、丝毫没有悬念的又落到了梁振强身上。拆解图纸、熟悉产品结构、制定焊接工艺,几千个零部件,厚达几米高的图纸摆在梁振强面前。梁振强带领攻坚小组白天看图纸,晚上翻资料,一遍遍修订焊接工艺,一次次试制焊接工装。与同事探索、与设计师推敲,这是一次全新工艺,全新的挑战,全新的高度。在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探索中,中新产品出厂了。带着公司的期盼、带着行业的希翼,也带着梁振强的忐忑。安装、调试、试车;成功!试车成功了,新产品成功了。论功行赏,梁振强又一次胸带红花捧起了劳模奖杯。梁振强笑了,再次坚信焊接工作会是自己坚守一生手艺。擦完喜悦的泪水,梁振强又埋头图纸堆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让他再次审视起自己的焊接工艺。成就用户、完善产品的使命无法让他止步。根据试车反馈回来的信息,他再次优化焊接工艺,并根据材质特性、焊接工艺向设计师提出改进建议。产品一次次优化升级,一步步走向全国,最终走出国门。梁振强同志说:每每看到自己和团队一起焊接出接近完美的成品,都能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2022年,梁振强从拿起焊枪至今已经有30年了,30年间梁振强从未离开过焊接工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梁振强同志深爱着焊接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梁振强同志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之举,每天简单重复着上班、下班的朴素日子。焊枪、面罩、劳保服每天陪伴着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东西,还可以凭着留在上面的汗渍味道闻出哪件是自己的焊枪,哪件是自己的面罩。每每一件产品完成时,他总会细细端详,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微笑着点点头,又走向下一个工位。

  曲建涛,男,汉族,1973年12月,山东临沂人,党员,市南交警大队文登路中队中队长。

  齐鲁先锋警员、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文明交通大使、2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嘉奖2次……曲建涛从警14年,用满腔热情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2021年底,公安部召开重点工作会议,对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的100个交警大队和100名交警予以通报表扬,曲建涛名列其中。

  面对任务,他勇挑重担。敢打敢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正是从始至终保持着军人坚毅的性格,2006年曲建涛从军队来到警营,迅速成为中队的业务骨干。2017年7月,他担任市南大队中山路中队副中队长,但因工作需要,一直在市南大队巡逻中队工作。这些年来,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每天6点多来到队部,7点点名结束后,迅速带队站“早高峰”,开启一天的“高频率运转”,辖区巡逻、查缉布控、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夜查酒驾等各项工作将时间填充的满满的,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最晚能到凌晨一两点。

  “一天能睡五六个小时吧,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曲建涛的这种“习惯”体现着他对交警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在新勤务模式改革和交通秩序大整治活动中,曲建涛根据“包保”责任制和上级工作要求,结合辖区道路和人员实际,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经过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辖区酒后驾驶、涉牌涉证、违反交通标志标线、违反交通信号、违规停放、不避让行人等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明显减少,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显著地增强,交通事故显而易见地下降。近三年来,曲建涛共带领民、辅警现场处罚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4000余起,其中酒后驾驶300余起,处置简易事故近800起。

  辖区有大、中、小学和幼儿园40余所,为保障上下学期间道路通行有序安全,曲建涛积极走访调研,将40余所学校的“点位”牢记于心,跑遍22处小区规划路线,通盘考虑学校间各条道路的交汇影响情况。他根据校区“交通网”运行实际,科学调整勤务,将警力安排在重要枢纽处,把握好“交通网”运行“关键点”,改变了以往总是将警力部署在学校门口的做法,切实提升了护导效率。比如基隆路小学门口拥堵严重,他便沿着车辆行驶方向寻找“堵点”,发现是学校附近的南平路与高雄路路口,因车辆掉头经常造成“压车”现象,影响了学校周边道路的正常通行,他便及时作出调整执勤点,加强对南平路与高雄路路口的交通疏导力度,有效解决了周边道路拥堵问题。曲建涛严格落实“党建联盟+家校警”校园护导模式,形成工作合力,并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活动,跑遍了辖区所有学校,组织并且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200余次,切实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安全出行意识。

  入警10余年来,曲建涛在领导和同事的眼里,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艰巨的任务他先抢,危险的任务他先上。遇有重要的任务,各级领导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交给小曲吧”。这一句简单的话,是多年来领导对曲建涛的信任与放心。他是同事口中“专啃硬骨头的人”。

  面对防疫,他率先垂范。在抗击疫情的战斗岗位上,曲建涛以敢碰硬、肯吃苦、能抗压的品格魅力,得到了“钢铁侠”的美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战役打响的关键时刻,面对疫情严峻形势,曲建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党员先行”,自觉接受党性锻炼和实践考验,主动承担疫情防控任务。“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他是这样承诺的,并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2019年疫情伊始,曲建涛就带领中队民警通过网格化管理措施按照社区分为网格小组,利用一天时间将辖区所有静态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排查登记完毕,并通报相关社区,为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疫情防控处于胶着对垒状态的攻坚阶段,他迅速把握中队辖区防控工作新形势,周密细致抓落实,雷厉风行补短板,按照“外防输入、内防蔓延”的要求,重新排查核对中队辖区所有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的工作信息,建立完整工作台账,及时将信息利用互联网传递的模式推送到街道办、社区、医院等有关部门,实现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共享,形成联防联控工作合力。

  面对诱惑,他秉持公正。多年来,曲建涛从始至终坚持严于律已,坚持做廉政建设的表率,带头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工作纪律,自觉各种不良风气。曲建涛所在中队辖区面积大,车流量密集,各种违法和交通事故也相对较多。面对辖区复杂的形势和各类诱惑,他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从始至终坚持公正执法,保持廉洁自律,自觉维护一名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2018年1月7日,曲建涛在银川西路检查时查扣了一辆涉嫌超载的混凝土搅拌罐车。在处理时,车主把他拉到一边,将一叠现金往他的口袋里塞,要求他不要对司机进行处罚。曲建涛严肃拒绝了这名车主的请求,并严厉批评了车主的做法,最终依规定依法对违法车辆进行了处理。

  面对群众,他细致入微。对待群众,曲建涛从始至终保持着一颗热诚之心。每当遇到特殊天气,曲建涛和同事们一定在风里雨里坚守一线。辖区哪里下雨易积水,哪里雪天易打滑,曲建涛早已做到心中有数。

  2021年2月15日早晨,岛城突降暴雪,曲建涛带领民辅警,分头开展执勤巡逻疏导工作,迅速处置辖区事故,一个早上他们救援100多辆趴窝车辆。他和同事在宁德路银海一号门前推车的一幕被附近居民抓拍传到网上。15秒的视频中,四名交警在风雪中推车的身影感动了无数网友。而在曲建涛看来:“风雪中我们坚守岗位,守护辖区道路保证居民安全出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能得到市民朋友们的认可,是市民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们更有干劲了。”

  面对童叟,他胜似亲人。在生活中,曲建涛是一个热心人。早在2009年,曲建涛进社区服务时了解到孤寡老人姜丽君生活孤单、度日艰难,便与老人结成互助对子,而这一结就是11年。这些年每逢节假日,曲建涛都会抽出时间去看望老人,给老人送去日用品,帮助做家务,陪老人查体。老人家里装修,曲建涛就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住。老人身体患病需要疗养,曲建涛就安排老人去海南自己父母家的房子里静养。为了向曲建涛表示感谢,老人还专门给交警支队写去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曲建涛及其家人的亲情和谢意。“这种举动,这种大爱,这般真情,我一辈子不忘。”这是老人最真切的感受,最肺腑的感言。

  近年来,曲建涛还资助了一名小学生。父母离异,年仅九岁的康康跟着父亲由老家安徽来青岛以收废品为生,生活十分拮据。曲建涛在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资助康康。每逢开学、六一儿童节的时侯,他都会为孩子送去学习用品,抽空就带孩子看电影、外出游玩,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从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到现如今与亲人般的感情,虽然工作繁忙,经常以单位为家,但是只要姜立君老人与康康同学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曲建涛总是毫无怨言的提供帮助,用他默默无闻的行动,展现了一名员的品质,彰显了铮铮男儿的铁骨柔情。

  孙陶,女,汉族,1975年6月生,山东青岛人,党员,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四级高级警长。

  孙陶同志在学生时代曾获得全国游泳比赛第四名,多次获得青岛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第一名,打破青岛市年龄组纪录,一级游泳运动员。入警后,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因为工作突出,连续多年被青岛市公安局评为优秀社区民警和业务能手,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大走访活动先进个人和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标兵,并作为先进代表在全省公安机关电视电话会上做事迹报告讲话。

  连续参加了八届全国公安系统枪实用射击比赛,多次获得个人精度射、速射的全国冠军,被公安部授予“神枪手”称号。参加全国公安系统的游泳(救生)和三项全能比赛,均获得个人前三名。包揽省厅和市局的射击、游泳(救生)、武装越野、田径、跳绳等比赛全部冠军。多次参加省直机关田径运动会,均获得前三名。在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上,获得标枪第二名,800米第三名的好成绩,为中国警察争得了荣誉。

  担任公安部、省厅、市局的警务实战教官,被市局评为警察武器警械使用优秀教官。并作为射击、游泳(救生)和综合体能教官,连续四次参加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和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联合打造的首档大型警察职业荣誉竞技节目《警察特训营》的拍摄,对参赛选手进行提高训练,设计比赛科目、担任比赛现场指挥,并在这四季《警察特训营》的节目现场展示了5米打钉子和钉子尖、8米横切扑克牌、3米打水滴、5米跪姿打灭5个蜡烛、75度仰角射击无人机挂气球等极致射击科目,全部首发命中。其中“板上钉钉”极致射击视频,单支播放量过亿,被大家亲切的称为“钉子姐”,向全国人民传播了正能量,展示了当代人民警察的高超警务技能。

  作为一名公安部警务实战教官,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传授射击技能、指导射击训练,多次担任浙江警院每年举办的国际枪械培训班国内主讲教官,在贵州省教官培训班上向全国教官展示了6米和7米“板上钉钉”首发命中的极致射击。全国很多省市公安局的民警,经过该同志的专业、系统、科学的训练后,射击水平大幅度提升,在各省比武中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多次被公安部指派担任世界警察射击比赛、游泳比赛和全国公安系统射击、游泳(救生)、三项全能、武装登山等比赛的主裁判,是游泳一级裁判员,被公安部评为“优秀裁判员”。

  编写了多篇有关警务实战训练的文章,一篇获得浙江警院优秀论文一等奖,两篇分别在江苏警院和南京森林警院的论文集上刊登。

  该同志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公安部及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报道,学习强国、人民公安、中国警察网、山东公安、青岛电视台、青岛半岛都市报、青岛信报、青岛画报、抖音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多次进行报道。经常参加马拉松、健步行等群众性体育比赛,带领同事们一起强身健体。

  作为一名青年民警,孙陶能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的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次在全国各级各项体育比赛中勇夺冠军,并刻苦钻研警务实战技能,将枪械操作、射击技术、游泳(救生)、综合体能等技能传授给基层民警,提高了全警警务技能水平,强化了全警心理抗压能力。用自身高超的警务技能,带动了全警实战训练的积极性,巩固了射击技能系统专业的训练方向。孙陶不忘从警初心,捍卫职业荣誉,用“板上钉钉”的精神,为推动全国公安系统的警务实战技能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美芹,女,汉族,1953年10月生,山东青岛人,城阳区河套街道下疃社区居民。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然而在城阳区河套街道下疃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好妻子刘美芹,今年69岁的她,面对患病的丈夫和智力有缺陷的继孙子,生活的压力并没有压倒这个瘦弱的中年妇女,她没有一蹶不振和放弃,却是一直不离不弃,精心照顾,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扛起里整个家庭的重担,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重组家庭爱不变。刘美芹于1986年再婚嫁到下疃社区。婚后的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这个再组的家庭的幸福美满付诸了一切,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这个家,将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未成年孩子(那年大孩子13岁,小孩子11岁)拉扯成人,用勤劳的双手托起家庭的希望,使整个家庭氛围充满了温暖。

  照顾老小无怨言。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她的继儿媳妇于2002年6月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撇下年仅5岁智力有缺陷的孙子。虽然刘美芹只是一位继奶奶,但她没有撒手不管,反而是主动承担了照顾抚养继孙子的责任。屋漏偏逢连夜雨,生活的挫折对这个妇女来说并没有止步,在2010年他的丈夫又查出癌症,刘美芹既要细心伺候丈夫又要照顾无血缘关系智力有缺陷的孙子,生活异常艰辛。病重的丈夫心情暴躁,情绪非常不好,经常会突然暴躁起来,对她骂骂咧咧,但她毫无怨言,依然细心地照顾、陪伴、开导丈夫,尤其是在饮食上格外的细致。善良的她没有被生活困难所压倒,她用弱小的身体担负起责任,细心的照顾病重的丈夫和智力有缺陷的继孙子,然而温暖的爱没有留住病重的丈夫,2012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

  乐于奉献热心肠。擦干眼泪,生活还得继续,刘美芹化悲痛为力量,坚强地咬牙挺住,可是幸福生活没有眷顾这位善良而弱小的女人,不幸再次降临,2015年她又查出得了癌症,对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突如其来的消息,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个智力有缺陷的孙子。刘美芹忘掉自己身上的伤痛,在积极抗癌(康复治疗)的同时,仍然细心的照顾继孙子。35年如一日,支撑着这个家。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安宁的生活,作为社区文化骨干的刘美芹,尽管她自己家的生活已经很艰辛了,但还是主动向社区疫情防控中心捐款,她说“总有人比我更辛苦,我得帮他们!”,刘美芹用大爱演绎着人间真情。

  “她是真能吃苦,一天到晚没有个闲的时候,她是真不容易,谁能做到这样,家里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处处帮着社会和社区的人。”她的坚强和乐观感动了左邻右舍,说起这个邻居,大家都会忍不住伸出大拇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美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以一己之力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她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几十年如一日的真情付出令人动容。她用心、用爱诠释着人间孝老爱亲的真情,感动着身边的人,也影响着周围的人。

  吕彩云,女,汉族,1980年1月生,山东平度人,平度市南村镇前王家庄村计生主任。

  都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有这样一位“80后”的善良姨妈,她用18年的时间含辛茹苦将失去双亲的外甥女抚养长大,给了她母亲般的关爱,她叫吕彩云,是平度市南村镇前王家庄村的一名普通农妇。

  2004年,在外甥女出生的第6天,吕彩云的姐姐因产后心衰不幸去世,在姐姐弥留之际,因放心不下幼小的孩子,一直闭不上双眼。吕彩云对姐姐的心情感同身受,她强忍着悲痛,拉起姐姐的手说:“姐,你放心吧!我一定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好好拉扯大!”听完吕彩云的话,姐姐不留遗憾的离开了……

  就这样,吕彩云把孩子抱回了家。那时,她自己的女儿刚满4个月,刚好还有奶水,还是“新手妈妈”的她就这样照顾起了两个孩子。但不幸再次降临,在小外甥女10个月大时,吕彩云的姐夫又因车祸去世,这个本就不健全的家庭,一时间只留下一个幼小的孩子。孩子失去父母,孤零零地让人十分心疼。这时,吕彩云和母亲商量了一下,“我们共同来把孩子好好拉扯大,以后我就是孩子的妈妈!”吕彩云的丈夫也非常支持妻子的决定,就这样他们从姨妈、姨夫变成了孩子的妈妈和爸爸,生活中又多了个“女儿”。

  孩子渐渐长大,由于失去双亲,孩子的性格较为敏感。2012年暑假,因为还要照看8个月大的小儿子,三个孩子都在家确实有点顾不过来,她便将外甥女和大女儿送到了母亲家。一次,外甥女和母亲在家闹了个小矛盾,大晚上离家出走了。接到母亲的电话,听到孩子丢了,吕彩云心急如焚。她随即将8个月大的儿子扔给丈夫,自己大晚上走遍了村庄的大小巷子、河湾沟渠,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她一边找一边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让孩子受委屈了。找到半夜,接到家人的电话说孩子找到了,吕彩云一下子瘫坐在了路边,又哭又笑。吕彩云说:“当时真的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眼泪控制不住的流,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回到家后,看着安然无恙的孩子她才松了口气,她并没有责怪孩子,只是轻声将其喊到身边说道,“孩子,你有什么事或者是受委屈了一定要告诉妈妈,好的坏的我们都能好好沟通。你觉得妈妈哪里做的不够好,妈妈日后改,要是觉得姥姥做的不对,你说出来,妈妈让姥姥改,可不能再一声不响就跑出去了!”听完吕彩云的话,外甥女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妈妈我错了,就是姥姥教育了我几句觉得有点委屈,想回家,但是想到你要照顾弟弟,不想半夜折腾你,就想自己走着回去。”听完孩子的话,吕彩云心里既心酸又感动,原来孩子的心是这么柔软,自己的付出都被孩子看在了眼里,以后一定要更加用心对待孩子,走进孩子内心,跟孩子做“朋友”。

  岁月流逝,外甥女越来越懂事,两人的关系也慢慢变得近。2020年,外甥女在吕彩云的鼓励下,考入了青岛卫校。上学期间,吕彩云仍时时刻刻关心外甥女的学习生活,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她并没有觉得外甥女长大了就放任不管,仍用心、用情尽好一位母亲的职责。

  有人觉得这是一份拖累,但是吕彩云从不这样觉得。她说,“这是我对姐姐的承诺,我必须践行我的诺言!”简单却坚决的线年如一日的无私付出,别人眼中的“拖累”却承载着一份特殊且珍贵的情感。

  吕彩云是村里的计生主任。家庭生活里,她尽心尽力;村庄事务中,她尽心尽责。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干部,她以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毅力在农村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着,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将人口普查、房屋普查、村庄环境、疫情防控、计生报表等工作都干在了前列,村庄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她瘦小的身影。

  “她呀,工作干得好,这么多年来还将外甥女视如己出,很可以让我们敬佩!”提起吕彩云,乡里乡亲都连连称赞。从外甥女刚满6天到18周岁成人,吕彩云也从桃李年华到皱纹爬上脸庞,18年间,陪伴外甥女成长为一名人格健全的孩子,这其中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可想而知,可吕彩云从未抱怨,“姨妈也是妈,妈妈哪有嫌孩子麻烦的,她永远是我的孩子!”

标签: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33053880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电视版直播8吧电话

13330538808

二维码
线